年终盘点:2018年支付行业监管政策七大事件
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曾经默默无闻,但这两年逐渐走向前台,站上风口,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热门行业。2018年,支付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根据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稳中有升;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79.85亿笔,金额925.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和0.18%;同期,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569.99亿笔,金额1606.54万亿元。回顾2018年,我们发现,支付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和科技唤醒的市场,也离不开严格、包容、适度、理性的监管政策护航。2018年支付行业发展的每一步背后,都能看到监管政策的印迹。
一、支付牌照的延展与注销
央行从2011年首次签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起,至今共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随着支付行业行业整合的推进和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一度炙手可热的支付牌照2018年开始遇冷,多家持牌机构开始寻求出售支付牌照。与此同时,监管方也通过牌照延展和注销等方式对支付行业进行了良性调控。1月5日,央行发布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有21家机构顺利续期,4家机构不予续展。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第六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结果,在此次的25家支付机构中,又有4家支付机构未续展成功。据统计,截至8月13日,支付牌照数量为238张,央行已经注销逾33张支付牌照。根据央行官网的公示,支付牌照注销原因包括:支付业务违规强制注销,支付牌照续展不合格注销,支付公司业务合并注销,停止支付业务主动注销等。
二、网联平台稳健运行
网联平台是人民银行为第三方支付业务重点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上线,2018年网联平台运行平稳,接入机构持续增长。201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需求进行调研相关文件的通知》(业内称为“1号文”),要求支付机构和银行应积极接入网联平台。2月,网联官网www.nucc.com正式上线。截至当时,网联已接入328家商业银行、87家支付机构,并正在加紧推进剩余120余家商业银行、40多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将全面覆盖直连模式下的双向渠道。4月,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渠道接入工作情况通告的函》,该函显示,截至4月13日,共有462家商业银行和115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并督促进度滞后的商业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加快接入进展。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网联平台试运行正常,第三季度,网联平台处理业务336.55亿笔,金额12.68万亿元。日均处理业务3.66亿笔,金额1378.22亿元。
三、备付金集中交存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合规管理始终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早在2017年,人民银行就曾印发《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期推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2018年,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继续稳步推进。5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试点开办资金结算业务的通知》,要求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以后将直接在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开立,专项用所有支付业务资金清算。随后,监管机构又对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进一步提出要求,6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发布特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对备付金集中交存提出要求,规定支付机构应在2019年1月14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四、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支付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支付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经过多方持续发力,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在认证和标准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1月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的《支付技术产品认证自律管理规则》和《支付技术产品认证目录》正式实施。8月3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提出了聚合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规定了聚合支付系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要求,适用于从事聚合支付系统建设、服务运营的聚合技术服务商。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等多个与移动支付相关的规范标准,标准是创新推广的桥梁,这些由银行、科技公司等多类型主体参与制定的标准,将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提供新助力。同时,央行也正在制定人脸识别、分布式账本、机器学习等多种标准。此外,人民币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实现了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五、支付行业服务金融开放
2018年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则,并提出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应当在国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根据相关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在中国境内拥有安全、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支付业务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在中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应当在境内进行等要求。
5月,据多家媒体报道,人民银行收到了英国跨境支付企业WorldFirst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申请,这是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监管规则公布后,首家提出申请的境外企业。支付行业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这意味着首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正式获批,美国运通正式入局中国清算市场。
六、防范风险与严格执法
2018年,对于支付机构,无论是事前风险防控还是事后行政处罚,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自律监管监管机构都体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姿态。在风险防范方面,6月1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提供以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直接进行支付的增值业务,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货币市场资金销售业务,不得为“T+0”赎回基金业务提供垫资。8月底,人民银行办公厅又发布通知,内容包括排查客户端应用软件敏感信息保护、安全漏洞防护、信息传输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等,切实防范支付业务安全风险。9月1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风险提示,要求各会员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和自律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对外包服务机构和受理终端管理,杜绝网上违规宣传和售卖受理终端行为。
在处罚方面,2018年的严厉程度可谓空前。据统计,仅上半年,央行系统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行为总罚没金额就达3000多万元,超过去年水平。而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各地央行公布的支付罚单达到了16张。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又确认某社交电商存在无证经营支付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进行了调查。
七、在“无现金”社会积极拥抱监管
伴随着支付从幕后走到台前,特别是移动支付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无现金”社会成为了2018年度的热词。这一方面代表了支付行业的深刻变革,却也对既有金融秩序造成一定冲击。7月13日,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拒收现金等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公告还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釆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
央行的这一公告,反映出了支付行业在市场化与监管之间的张力。而在此之前的4月26日,央行支付司副司长就曾公开警告,支付机构不要想方设法去漠视规则,特别是市场上一些大的机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需要调整的就不能执行。”这两个事件,从更长远的角度,完全可以视为2018年支付行业在发展和监管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基于这样的互动,未来的支付行业才能更加稳健。
一、支付牌照的延展与注销
央行从2011年首次签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起,至今共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随着支付行业行业整合的推进和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一度炙手可热的支付牌照2018年开始遇冷,多家持牌机构开始寻求出售支付牌照。与此同时,监管方也通过牌照延展和注销等方式对支付行业进行了良性调控。1月5日,央行发布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有21家机构顺利续期,4家机构不予续展。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第六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结果,在此次的25家支付机构中,又有4家支付机构未续展成功。据统计,截至8月13日,支付牌照数量为238张,央行已经注销逾33张支付牌照。根据央行官网的公示,支付牌照注销原因包括:支付业务违规强制注销,支付牌照续展不合格注销,支付公司业务合并注销,停止支付业务主动注销等。
二、网联平台稳健运行
网联平台是人民银行为第三方支付业务重点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上线,2018年网联平台运行平稳,接入机构持续增长。201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需求进行调研相关文件的通知》(业内称为“1号文”),要求支付机构和银行应积极接入网联平台。2月,网联官网www.nucc.com正式上线。截至当时,网联已接入328家商业银行、87家支付机构,并正在加紧推进剩余120余家商业银行、40多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将全面覆盖直连模式下的双向渠道。4月,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渠道接入工作情况通告的函》,该函显示,截至4月13日,共有462家商业银行和115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并督促进度滞后的商业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加快接入进展。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网联平台试运行正常,第三季度,网联平台处理业务336.55亿笔,金额12.68万亿元。日均处理业务3.66亿笔,金额1378.22亿元。
三、备付金集中交存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合规管理始终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早在2017年,人民银行就曾印发《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期推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2018年,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继续稳步推进。5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试点开办资金结算业务的通知》,要求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以后将直接在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开立,专项用所有支付业务资金清算。随后,监管机构又对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进一步提出要求,6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发布特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对备付金集中交存提出要求,规定支付机构应在2019年1月14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四、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支付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支付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经过多方持续发力,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在认证和标准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1月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的《支付技术产品认证自律管理规则》和《支付技术产品认证目录》正式实施。8月3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提出了聚合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规定了聚合支付系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要求,适用于从事聚合支付系统建设、服务运营的聚合技术服务商。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等多个与移动支付相关的规范标准,标准是创新推广的桥梁,这些由银行、科技公司等多类型主体参与制定的标准,将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提供新助力。同时,央行也正在制定人脸识别、分布式账本、机器学习等多种标准。此外,人民币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实现了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五、支付行业服务金融开放
2018年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则,并提出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应当在国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根据相关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在中国境内拥有安全、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支付业务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在中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应当在境内进行等要求。
5月,据多家媒体报道,人民银行收到了英国跨境支付企业WorldFirst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申请,这是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监管规则公布后,首家提出申请的境外企业。支付行业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这意味着首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正式获批,美国运通正式入局中国清算市场。
六、防范风险与严格执法
2018年,对于支付机构,无论是事前风险防控还是事后行政处罚,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自律监管监管机构都体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姿态。在风险防范方面,6月1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提供以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直接进行支付的增值业务,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货币市场资金销售业务,不得为“T+0”赎回基金业务提供垫资。8月底,人民银行办公厅又发布通知,内容包括排查客户端应用软件敏感信息保护、安全漏洞防护、信息传输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等,切实防范支付业务安全风险。9月1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风险提示,要求各会员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和自律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对外包服务机构和受理终端管理,杜绝网上违规宣传和售卖受理终端行为。
在处罚方面,2018年的严厉程度可谓空前。据统计,仅上半年,央行系统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行为总罚没金额就达3000多万元,超过去年水平。而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各地央行公布的支付罚单达到了16张。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又确认某社交电商存在无证经营支付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进行了调查。
七、在“无现金”社会积极拥抱监管
伴随着支付从幕后走到台前,特别是移动支付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无现金”社会成为了2018年度的热词。这一方面代表了支付行业的深刻变革,却也对既有金融秩序造成一定冲击。7月13日,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拒收现金等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公告还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釆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
央行的这一公告,反映出了支付行业在市场化与监管之间的张力。而在此之前的4月26日,央行支付司副司长就曾公开警告,支付机构不要想方设法去漠视规则,特别是市场上一些大的机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需要调整的就不能执行。”这两个事件,从更长远的角度,完全可以视为2018年支付行业在发展和监管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基于这样的互动,未来的支付行业才能更加稳健。
相关文章